波黑导演荣誉等身 担任本届天坛奖评委
波黑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迄今只拍摄了7部剧情长片,却拿下过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美国金球奖、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等诸多国际大奖,可谓荣誉等身,此次,担任本届天坛奖评委,塔诺维奇实至名归。初到北京接受记者采访的塔诺维奇对北京国际电影节充满兴奋与期待:“刚吃了一顿中餐,味道很不错,和我国家的饮食完全不同。 塔诺维奇个性十足,这体现在他接受采访时的态度,有记者问他对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评价,他说:“这个问题要等电影节结束了,你再来问我。”某电视台记者请他录几句中文,开始被他拒绝:“说中文?喔,不行,我不会。”在邀请之下,他终于跟着学了几个词,可是再让他说四个字时,他又以太难为理由拒绝了,那位记者说:“不难,您跟着我念就行。”“不难?那我说两个波黑词你来念。”于是,塔诺维奇说出一串波黑语,大家顿时笑成一片,塔诺维奇也得意地笑了。、 妈妈曾经觉得我是天才 丹尼斯·塔诺维奇生于1969年2月20日,南斯拉夫裔(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电影导演,编剧。父亲是位作家,他曾经学过音乐,但是因为热爱电影,就入了这行,身兼编剧、导演、制片等多职,2001年,塔诺维奇执导了首部剧情长片——讲述南斯拉夫内战的黑色喜剧《无人地带》 ,结果拿下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等多项大奖,2002年又夺得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首部导演之作就能有这样辉煌的成绩,注定了塔诺维奇此后的导演之路也异常顺利,他成为了国际电影节奖项常客,新作《萨拉热窝之死》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又捧得银熊奖,问塔诺维奇是否觉得自己是天才导演,塔诺维奇笑了:“我从不觉得自己和这个词有关系,不过我拍了《无主之地》后,妈妈觉得我是个天才。” 《无主之地》讲述了两个士兵,一个是波斯尼亚人,另一个是塞尔维亚人。在波斯尼亚战争期间,两人被困在了“无人地带”——一个交战双方前沿之间的战壕里。他们没有一个可以依赖的人,也无法毫发误 伤地逃离这个地方。一个同伴躺在战壕的地上,他的身下压着一枚触发炸弹,他动弹一下这枚炸弹就会爆炸。如果不是处于这么一个可怕的境地,现在两人的情形可以说是非常滑稽可笑。战争与和平、幽默与憎恨、被俘与投降、生与死都发生在《无主之地》。这部以波黑战争为背景的电影显示出黑色幽默,塔诺维奇说因为幽默感是他的民族能在战争中活下去的一个原因:“在战争时期,我们也会笑,那是我们的秘密武器,所以,拍摄严肃的话题为什么不能幽默些呢?” 塔诺维奇最初以拍摄纪录片知名,这种风格也影响了他之后的剧情片,像《无主之地》中就有一些他在大街上找到的临时演员,他在2014年夺得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两个银熊奖的《渺生一页》也用了很多非职业演员,塔诺维奇认为虽然非职业演员的演技和放松状态不如职业演员,但他们更真实,更容易打动人。 做评委比做导演轻松多了 虽然去过很多地方,也参加过很多电影节,但北京国际电影节对塔诺维奇仍充满吸引力,因为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感受这个国家:“我知道中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历史深厚,所以这次邀请我来担任评委,我非常开心,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哪个电影人不对中国充满好奇。” 塔诺维奇表示,他在参加个各种电影节期间看过一些中国导演的作品,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让他能记住名字的是姜文和王家卫,尤其是王家卫的电影,他非常喜欢:“哇,他的电影居然是这样拍,我看了很多。”听说王家卫在中国很著名,塔诺维奇评价道:“很多人‘著名’,但作品一般,不过王家卫,真的很棒。”这次来北京,塔诺维奇希望可以与更多的中国导演和中国演员交流,“我知道中国有很多优秀的电影人,希望能在这个平台与他们见面。” 当然,这次来北京做评委是塔诺维奇的首要任务,相比于做评委和导演,塔诺维奇笑称,做评委轻松多了:“评价一部电影总是比拍摄一部电影要相对容易,这次来北京,我觉得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坐下来喝杯咖啡,看部好电影,我也期待能看到来自全世界的好电影。” 塔诺维奇认为,拍电影是个复杂的工程,所以再伟大的导演也不能保证一生没有拍过一部平庸之作:“这和投资成本无关,拍电影是个集体作业,有一个人搞砸了,整部电影就有可能搞砸了,音乐没做好,会搞砸;演员没选好,会搞砸。所以,还是评价一部电影更容易些。” 小时候,妈妈就带着塔诺维奇走进影院,那时电影的种子就在他心里种下,至今,塔诺维奇说自己仍迷恋电影,热爱电影,“当影院的灯关掉,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于你眼前,多么神奇的事情,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我感到快乐了。” 问塔诺维奇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他说自己什么都看,包括一些所谓的烂片,“因为相比于好电影,烂片更容易让你看到问题,你看了后会对自己说‘我千万不要拍成这样。’” 中国电影应先立足国内 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电影人,包括塔诺维奇自己,而根据他的拍片体会,他对于中国影人急于“走出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先立足国内,因为中国本身的市场已经足够大。 塔诺维奇说自己的国家很小,所以电影产量也不高,在国内拍摄电影很难找到投资,所以,他们从电影剧本的最初阶段,就是在欧洲国家找投资。“一部电影通常会是几个国家联合投资,他们看了剧本后会做出是否拍摄的决定,所以,我的电影从诞生阶段就是带有国际化的,我拍的7部电影里,只有4部是在我的国家波黑拍摄的,而中国市场太大了,拍电影完全没有我这种小国家电影人的忧虑。” 在塔诺维奇看来,这个“大”也是个双刃剑,好的一面是无需考虑过多,不好的一面则是电影过于本土化,很难占据海外市场。综合考虑,塔诺维奇建议中国电影人先立足国内,拍摄出让本国观众接受认可的电影,再研究“走出去”的问题,“电影节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互通有无,交流经验与教训。现在中国电影已经在世界上占有很重的位置,北京电影节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我相信中国从国内做起,一定可以拍摄出更多优秀电影,拿到更多的国际大奖。” 不想靠电影赚钱 很多导演在获得国际名声后,都会去好莱坞拍摄商业片,但是塔诺维奇并没有,问他原因,他说去好莱坞拍摄商业片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为钱二是为名:“名,我已经有了,钱,够我花的了,我从来不想靠拍电影挣钱,如果想挣钱,我干脆去华尔街一家银行上班去好了。” 在塔诺维奇看来,拍电影不只是为了在电影节走红毯,电影是他的生活,是他生命的存在方式,“是24小时的工作,或者说,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工作。”问塔诺维奇是否愿意来中国拍片,或者和中国影人合作,塔诺维奇表示如果合适,自己当然不会拒绝,但前提是,一定是拍他感兴趣的题材,他也希望北京电影节之行可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作为一名国际电影节拿奖常客,塔诺维奇拍摄影片有什么经验可供中国影人借鉴?塔诺维奇强调了剧本的重要性,“可能很多伟大的导演都是在片场即兴发挥,并没有详细的剧本,但是我不行,对我来说,拍摄时只是份技术性的工作,一切都准备好了,只需要按照技术流程精准完成就行,最重要的是剧本创作,没有好剧本,我是没把握完成一部电影的。” 文/本报记者 张嘉 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
关键词:塔诺维奇,走红毯,波黑战争,担任评委,天坛,无人地带,无主之地,中国电影,拍电影,萨拉热窝之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