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频道 > 音乐

古典情感+当代表达,这样的《浮生六记》真美!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20 09:36:21
分享:

  “烟墨为发、云笺为肤,笔划为骨骼、章句为声息……十年来卷中绸缪、书里缱绻,朝欢暮乐、相依相伴!”不同于清代文人沈复自传体散文集《浮生六记》中着力记录他和妻子的日常情趣生活,3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昆曲《浮生六记》,创意性地将原作改编为一部具有奇幻悬疑色彩的“人鬼情未了”之作。已故的芸娘在沈复充满思念和眷恋的文字中“复活”,但也不得不面对不断经历生死痛苦循环的困境,而这正成为该剧打动当代观众的一大看点。

  相比传统昆曲起承转合的结构,《浮生六记》跳出了夫妻闺房情趣的小框框,用当代视角阐释一对有情有趣的灵魂。剧中,沈复妻子芸娘病逝,沈复悲不自胜。他借笔墨将点滴往事娓娓述来,正当心随笔行之时,忽闻一声“沈郎”,惊见已然亡故的芸娘竟再度回到他身旁……编剧罗周将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时间循环”大胆用在该剧当中,组织成“盼煞”“回生”“诧真”“还稿”“纪殁”五折及“余韵”结构,并创造出原书中从未出现过的角色——半夏,以其独特视角体察沈复与芸娘的情感,使现实生活与书中世界齐头并进又相互映照。在罗周看来,“原著最打动我的,不是沈复与芸娘点点滴滴的生活情趣,也不是命运对恩爱夫妻的一次次戕害,而是文字背后、沈复书写时的至喜至悲、悲喜交织。”

  “我的戏剧观念,戏剧是当代的艺术,颠扑不破,在我所有导演的作品里面必须贯彻,所谓当代,就是这一时、这一刻的艺术。”曾执导过昆剧《四声猿·翠乡梦》、话剧《繁花》等众多优秀舞台作品,并多次获得舞台设计奖的马俊丰导演,为《浮生六记》赋予了既有昆曲意境又有江南味道、既有文人哲思又有当代审美的舞台美学,瑰丽、奇幻、隽永、秀美,令人耳目一新,沉醉其中。技术团队运用十多个特殊高科技装置,让一块象征“墨”也同时代表“香魂一缕”的飞纱飘展于舞台上方。它时而在水中化开,时而晕染于宣纸,在三维空间中肆意“伸展”,跟随演员的情绪慢慢“切换”。

  施夏明、单雯两位昆曲名角的演唱更是炉火纯青,动人心魄。伴随着清婉动人、中西融合的音乐旋律,在至幻至美的舞台上,真挚炽热的动人情感化为婉约优美的昆曲曲牌,既充满了生活的精致与情趣,又超越了尘世的喧嚣和烟火之气。当沈复和芸娘离别时,悲恸情境随着唱词和曲调的一唱三叹无限放大,散发出强大的感染力。而当“余韵”尾声,沈复和芸娘携手走向远方,走进书中,又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和感动。

  《浮生六记》首次来京上演,吸引了众多业界人士前去观戏。国家一级演员、导演黄依群盛赞道:“剧本结构好,首尾呼应,不舍为深情,割舍更深情。文辞雅致唯美,关键是人物情感写得自然又极其饱满!导演处理也极干净,舞美也恰到好处,音乐更是与文本、演唱融于一体,既有古典之美又很现代,婉约缠绵。”著名京剧马派老生朱强感叹道:“越简单就越难,《浮生六记》太难了!高级!”著名表演艺术家许娣评价该剧:“干干净净地把传统变为现代。”

  很多观众看完也极为感动。不少年轻观众表示,“好高级的古典BE美学!”“该剧脱离了原文,但保留了原文的缠绵缱绻、中国人独有的审美。何以中国?这其中包括了沈复和芸娘在对抗世俗世界中的极致深情,以及昆曲对古典中国的极致演绎。”

关键词:昆曲,古典美学责任编辑: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