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过半,《八角笼中》口碑“破笼而出”,跻身今年7月票房冠军,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电影题材小众,启动之初便不被资本看好;没有大制作、大明星、大宣传,再加上导演王宝强执导履历不够丰富,连观众也为他捏一把汗。
可仔细想来,《八角笼中》火出圈确在情理之中。影片兼具商业价值与文化意义,将创作者的自我表达和受众需求融合得恰到好处,并以人文关怀和“小人物”视角。蛰伏6年,曾在一片哗然中领取“金扫帚”奖的王宝强,终于带着一部满载诚意的中国故事,为广大观众在炎炎夏日中带来了欢笑、感动与激励。
有力的真实事件,奠定了影片的现实主义底色。影片取材于真实的“恩波格斗事件”:位于成都的恩波格斗俱乐部中有着大约400多名大凉山少年,他们在俱乐部里学习和练习综合格斗。2017年,创始人被质疑“利用孤儿谋利”,“剥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引发公众热议。随后通过主流媒体介入,当事人将真相诉于大众,平息了这起在“网络道德”声讨中的风波。
这个夏天,王宝强将这群格斗少年“逆袭”的人生经历搬上了大银幕。影片中,故事原型、影片主创与角色的灵魂高度重叠,无论是向腾辉,还是恩波先生,他们好似跨越时空,以银幕为“媒”,相遇在命运路途中,生成了在逆境中努力寻求自身价值、不屈不挠的“小人物”形象,唤醒了观众曾为梦乡竭尽全力的大众记忆,为当下现实生活注入了积极能量。
影片以扎实的剧情、细腻的场景以及质朴的表演,呈现了“小人物”的遭遇与窘境。机缘巧合之下,向腾辉成了一群“野孩子”的师傅,让他们从打假拳到真夺冠,看到更辽阔的世界;随着格斗俱乐部声名鹊起,“残忍、血腥”的舆论不断发酵,向腾晖和格斗少年经历了命运沉浮;屡屡被骗,向腾晖仍坚持爱与善,克服重重困难,为格斗少年撑起一片天。带领一群大山里的孩子走出逆境时的同时,也完成了一场自我成长和救赎。
虽然是现实主义之作,影片也不乏艺术性表达。作为电影中最重要的隐喻,“八角笼”既是数百名大凉山孩子的困境之笼,吸纳芸芸看客冷漠、同情与关爱的人性之笼,同样也是孕育敢于改变逆境的拼搏精神之笼;一段川剧变脸戏份,脸谱以光影的模式,打在向腾辉的脸上,投射出他面对“千夫所指”时的复杂心情;刘禹锡在《砥石赋》中言:“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当马虎在绝望中将自己跌宕人生比喻为“打水漂的石头”时,向腾辉却被马虎的悲伤与无助彻底激起了孤勇者的勇气与斗志。
导演路阳曾评价《八角笼中》充满“创作者的直觉”,多数观众也给予“真诚”好评。但诚意之外,影片还有一些可待提升之处。叙事技巧方面,《八角笼中》某些段落有些像模仿“范文”的习作,陷入套路窠臼,故事线太长,节奏又不够紧凑;从内容层面来说,一部电影中涉及太多主题,留守儿童、格斗黑幕、舆论风波、人性善恶等,表达不够聚焦,最后向腾辉面对媒体的“重场戏”,本该掀起全片高潮,却处理得有些草率和暗淡了。
如将人生遭遇困境之态喻为“命运之笼”,不愿“困于笼中”,唯有“破笼而出”。王宝强凭借《八角笼中》扳回了电影人生中重要一局,也是人性向善、爱与勇气的胜利。带着这份感动拥抱生活吧,愿我们面临“逆”与“困”都有“破笼而出”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