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消失的她》赚足了关注度,该片由陈思诚监制。就在10日,这部电影的总票房突破31亿。
不过,作为爆款电影,《消失的她》虽然热度走高,口碑却似乎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豆瓣评分一路降至6.4。有人觉得,所有主演演技在线,剧情反转爽感十足;也有人认为,电影场面挺大,但内涵不足,某些剧情安排过于刻意。
这部电影真如一些网友所说,是“国产悬疑片天花板”吗?
话题带来的红利
在类型定位、风格化呈现等方面,《消失的她》迎合了当下观众的欣赏口味。
男主角何非家境不好,远比不上妻子李木子,于是通过各种手段寻求共同语言,赢得李木子芳心。身染赌瘾,何非欠下巨额赌债。
李木子拒绝再帮何非还债,并打算离婚。何非选择带李木子前往东南亚旅游,处心积虑害死妻子,希望能够继承遗产。随着李木子离奇消失,一件惊天谜案就此展开。
从故事节奏来看,影片前期的悬念感不错,数场戏爆发力很强,内容则精准切中当下舆论场有关“凤凰男”、婚姻等热点,容易挑起观影兴趣和情绪,吃了一波话题红利。
讨论足够多,问题也不少。梳理可以发现,对于《消失的她》,网上的质疑主要集中于故事悬疑感不够、逻辑感不强等方面。
电影结局也遭遇很多吐槽。有观众提到,男主在看到B超结果后痛苦万分,不知此处设计想表达什么。大团圆彩蛋更是“可笑”,不符合赌徒的性格逻辑。
缺乏真正的“烧脑”?
有评论认为,在细节与故事逻辑方面,《消失的她》也存在BUG。
比如,何非在杀人之后,坚定要求警察局破案,还找了一位金牌律师。有观点认为,现实中这类凶手报案大多只会走个过场,尽快拿到遗产才是目的。何非这种“过分”努力的表现,很像是为刻意营造戏剧冲突而设置的。
再如,有几场戏很像是言情剧惯用的手段,比如男主角对女主角的表白与追求,并不像悬疑类电影的处理方式;有些台词比较敷衍,何非有关自己出身低的自白稍显工具化。
此外,影片插曲有时会“乱入”,抒情性太强,破坏了影片的紧凑感与紧张感。
“《消失的她》是一个经不起剧透的电影。当观众带着已知凶手是谁的前提观影时,会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悬疑片,没什么真正‘烧脑’的东西。”作家、文化评论人韩浩月说。
在他看来,这部电影尝试解读人性,但停留于直白的刻画上。主创忙于直奔整部电影的核心创意,对剧情的逻辑缺乏足够细密的编织与修补。
“如果影片不能超越现实层面进行文学升华,那它的苍白一面必然会渐渐压过精彩一面,无法抵达更多观众的内心。”韩浩月曾如是分析道。
一部电影的艺术性
实际上,经过各路影视剧及文学作品的熏陶后,中国电影市场存在对悬疑片的消费渴望。一部影片如果可以精准释放出看点,一般可以得到比较热烈的回应。
据媒体报道,《误杀》《误杀2》《消失的她》证明了陈思诚一手打造的悬疑片制作模式的可行性。陈思诚监制并全盘把控、新人导演执导、翻拍国外冷门悬疑片、实力派明星阵容,是这种制作模式的几大重要元素。
简单来说,就是从国外优秀冷门影片中借鉴灵感,结合社会热点,然后寻找在电影审美上追求新鲜感的年轻导演执导。
韩浩月分析,上述制作模式能最大程度的保障商业收益,当其投放市场后,往往会吸引比较高的关注。即俗话所说“一招鲜,吃遍天”。
优秀的制作模式可以使用、借鉴,但对于影视艺术来讲,在商业上的成功之外,优质内容是影片口碑的一大保障,如果一味投机取巧,很难说不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高票房反映了市场对《消失的她》的青睐,“自来水”也体现出部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肯定。不过综合时下的观影反馈,想要成为真正优秀的悬疑片,《消失的她》或许还有一段路要走。
此外,韩浩月认为,在为大片斩获高票房带热市场进行庆祝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中小成本影片的生存与发展,保持公映作品的多样化与丰富性,才有助于市场脱离浮躁走向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