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频道 > 电影

《燃野少年的天空》编剧里则林:人生中还有很多比赢更重要的事

来源: 新华社  
2021-07-26 09:20:54
分享:

  青春片作为较为流行的国产电影类型之一,近年来一直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这些影片有的彰显青春活力,有的温情中略带伤感怀旧,有的扎根现实记录时代生活。由张一白、韩琰导演,里则林编剧,彭昱畅等主演的影片《燃野少年的天空》则是在青春片的基础上,挑战了国产影片的全新类型——青春歌舞片。

  影片编剧里则林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坦言,青春跟歌舞并没有违和感,这也是导演张一白、韩琰发自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作为对该类型的首次尝试,主创团队在众多故事版本中选择了最简单最快乐的一版,“因为第一次做没有经验,不知道成片中剧情跟歌舞的比重和比例分别是多少,所以在剧本上尽量简单快乐,通俗易懂,让歌舞自然地融入到剧情,而不显得突兀。”里则林说。

  影片将目光聚焦在校园里那些普普通通甚至不被看好的少年们,用舞蹈动作代替了人物独白,美好、伤痛与遗憾等多种情感交织,讲述了不一样的青春故事。

  里则林在剧本的创作中着重探讨了“人生中还有很多比赢更重要的事情”,传递了“不管怎么跳,快乐最重要”的影片主题。在采访中,里则林通过自己的青春记忆,分享了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我的青春就是经常跟一群人在一起干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那时候大量的时间是靠人和人在一起相处消磨。”与朋友相互陪伴的青春记忆给了里则林创作的灵感,“我觉得青春就是没有那么多目的性,电影里的这些少男少女也是这种感觉,正好遇到有一件事(跳舞),就去把这件事做了。”

  《燃野少年的天空》对歌舞类型本土化做了一次大胆尝试,让中国青春歌舞片有了更多可能。影片将充满自由活力的歌舞与奔放肆意的青春相结合,歌舞成为了推进叙事、展现人物冲突、化解矛盾的方式,让青春的活力从银幕上跃动而出。结尾一幕,一群生活中并不那么耀眼的年轻人在海上平台共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里则林说,大海和天空渲染了空旷冷冽的氛围,除了视觉上的震撼,更多的是希望展现出一群不被周遭看好的年轻人,为了“完成一支想跳的舞蹈”的愿望,努力了一把拼搏了一把,他们将天空和大海视为观众,营造了坚定中又透露些许悲壮的意境。

  电影《燃野少年的天空》是里则林在网络剧《风犬少年的天空》之后,与导演张一白、韩琰的第二次合作。在里则林看来,《风犬》里充满了少年对未来的呐喊和冲击,而《燃野》则是关注此时此刻,你身边有最爱的人,陪你做最想做的事。

  【对话里则林】

  新华网:国内在青春歌舞片这一题材上是相对空白的,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如何打开思路的?从哪些角度切入考虑?

  里则林:首先仔细想了想,我觉得青春跟歌舞其实没有违和感。第二,这是导演发自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他也有鼓舞到我们一起去做这个事情。在这个中间经历了很多个版本,最终我们选择了一个最简单最快乐的,是因为第一次做没有经验,不知道未来成片剧情跟歌舞的比重和比例分别是多少,所以在剧本上只能尽量简单快乐,通俗易懂。

  新华网:《燃野少年的天空》聚焦的是一群怎样的青年人?想要探讨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内核?

  里则林:我想探讨的可能就是那句话,人生里还有很多比赢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输得开心一点。从小到大其实我接受的教育很多时候都是告诉你要力争上游,要去赢,要拿第一名,但是很多人只是这么跟你说,从来没有人引导或者教育过你,如果有一天输了要怎么办。所以这部片子最后才会说,人生中还有很多比赢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说开心。

  我们这个故事为什么选择在海南呢?因为海南有阳光沙滩,还有椰子树,那种感觉和氛围就很青春洋溢,在那里翩翩起舞的感觉会很自然很舒服,而且景色很好,输也感觉阳光一些。

  电影的氛围(需要)搞笑一点的,因为选择的是这种风格,这样表达以后才是歌舞片所呈现的快乐。(影片的中人物)他可能在生活中是比较黯淡的人,不总是能发光的人,所以要用更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

  最后(影片人物)他们一起很认真地去做完一件事情,其实也是一种对比的效果。(大家)能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跨过这些偏见,他们会在一起跳舞去完成这个事情。

  新华网:从《风犬少年的天空》到《燃野少年的天空》,“中二”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那么所谓的“中二”实际上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里则林:其实“中二”是导演总结的,他总结这一系列剧本,像“风犬”也好“燃野”也好,他认为都有一种“中二”精神。其实我也不知道“中二”具体解释出来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就像《风犬少年的天空》的片名一样,具体解释其实也很难,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一种气质。

  新华网:影片中,彭昱畅说“谁都不可以泡你,雨也不行”,这句台词是如何考虑的?

  里则林:当时写这句台词的时候是有一点犹豫的,我们会在想到底要不要放到片子里,就先让彭昱畅先演。

  比较好的是彭昱畅演出来不油腻,他有一种憨憨的傻傻的感觉。后来导演就保留了下来。其实在现场我包括导演也会有点犹豫。最开始也会担心有点歧义,主要是显得有点过于不那么纯正,但最后彭昱畅的表演在电影院感觉就还好,因为他的表演感觉是对的。

  新华网:青春是所有人都必将经历的过程,作为本片的编剧,想要了解一下您的青春经历,对于创作这样一个故事是否有影响呢?

  里则林:我的青春真的就是经常跟一群人在一起干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那时候可以玩的东西不多,不像现在掏个手机拿个PAD上个网,应有尽有,我们那时候大量的时间是靠人和人在一起,互相相处消磨时间,尤其那时候也没有那么多事情可做,就是一群人在一起聊聊天,干各种傻事,到处跑。

  新华网:影片结尾,大家一起在海上平台共舞,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海上的平台?

  里则林:我觉得是因为导演觉得那是一种视觉上的震撼,特别漂亮,因为我们既然去了海南,就要把大海和天空拍出来,有冷冽和空旷的感觉,还有一种意思就是这群人可能真的不被周遭看好。

  在海上孤零零的没有观众也没有人,为什么喝彩?他们的观众可能就是大海就是天空,他们只是完成一支想要跳的舞蹈,有一种悲壮的快乐那种(感觉)。因为其实影片的人,包括这些中学的男生,他们并不适合跳舞,大家会觉得他们凭什么去跳舞?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一群人跟跳舞这件事没有关系,但非要去做,还把它做完,做到自己心里满意,至少去努力了一把拼了一把,我觉得还挺好的。

  现在我们做很多事情,一定会有很强烈的目的性,比如说这件事能得到什么,跟这些人交往会怎么样,不交往会怎么样。但是我觉得青春就是没有那么多目的性,就很像小时候我们一群人走在街上,问我们要去哪,实际上(我们)不知道要去哪,就是没有目的性。

  青春有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没有目的性地在一起的时候,其实只是想要一群人陪伴着,所以电影里的这些少男少女可能也是这种感觉。没有任何目的性,只是有一件事正好遇到了,我们能选择的只有这件事的情况下,就去做这件事。

  新华网:不同年代的年轻人对于这种青春和自己的梦想的态度一样么?

  里则林:一定不一样。每一代人肯定有每一代人的青春。然后其实你说我了解00后的青春吗?我也不能说我了解,你说我了解90后的青春吗?我也不能说我了解。但是我了解我自己的青春,包括我自己观察的,我总结的,因为这就是我们这个作品要表达的。

  但是你说它涵盖所有人肯定不可能,没有一个作品能这么说。相比“风犬”,它可能更贴近90后的青春,为什么(“风犬”)里面的少年有更多的对未来的呐喊和冲击,包括它有更强的胜负欲,因为我觉得就像狗哥的爸爸最后给他留下盒子,拿出纸条,上面写着一定要赢,但是到了“燃野”这里,你可以输得开心一点。就是活在当下,我没有对未来那么多呐喊和冲击,就是此时此刻我身边的人是谁,我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我就去跟这些人一起把这件事情做了,仅此而已。我觉得这两个东西的本质有一个不同的地方。

  新华网:这已经是你跟张一白导演、韩琰导演合作的第二部作品了。一白导演说想(把“少年的天空系列”)打造成一个IP,现在设计好下一个了吗?90后00后再往后吗?

  里则林:其实不一定会按照年份,可能他们一起做一些另外的事情,也可能是他们一起经历的另外一个时间段的人生,都有可能。(文/苏姗)

关键词:燃野少年的天空,编剧里则林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