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2月24日晚上,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所有颁奖结果已经揭晓。而奥斯卡热门电影《绿皮书》获得了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影片等三大重量级奖项。但对这部《绿皮书》,依旧有颇多影迷和观众存在质疑,而围绕的争议也颇多。那么究竟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是否名副其实?它是否虽然套路却依旧真诚?它的亮点是什么,引进中国院线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2月25日,《今日影评》特邀《看电影》杂志主编黄海鲲评析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畅谈他对各种《绿皮书》各种争议的看法和论断。
《绿皮书》投机充满套路
角色失衡片面且缺乏戏剧性
在黄海鲲看来,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严丝合缝的规整,是亦步亦趋的机械,看似是没有一丝毛病的光滑,实则是丧失了活力的粗糙。他认为《绿皮书》充满了投机性,是为美国观众定做的,只有观众却丧失了影片的自我表达。也正因为《绿皮书》知道什么最能挑逗大家的神经,譬如肤色问题,因此呈现给观众的都是可以“看到”的,而无法呈现出任何“看不见”的东西,譬如有积淀的历史背景。黄海鲲强调,《绿皮书》刻画的事钢琴家本身,而他并没有代表性,也不能辐射到以他为代表的群体。
不过,依旧有不少观众被设置的幽默所打动,并认为它是真诚的套路,能让人收获满满的感动和思考。《绿皮书》虽然是讲述黑白配的欢喜冤家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过程,有点套路。但黄海鲲认为电影《绿皮书》对托尼的塑造非常完整富有细节,层层推进,线索线非常强,是有血有肉的人物,而对另一个男主角的刻画相对扁平,且并没有独立的人物线索,转变过程显得被动,这样无疑是失衡的。在他看来,往往好莱坞的英雄电影中,亦需要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互相衬托,才能凸显出强烈的戏剧冲突,这样影片才会精彩纷呈。
《绿皮书》音乐是第三主角
中国引进奥斯卡最佳影片有益处
《绿皮书》中的音乐颇为出彩,真正参与了影片的叙事,是第三主角,其中的古典、摇滚、流行音乐在不同的时间运用,更是恰到好处地暗合了两个男主人公的关系。黄海鲲认为《绿皮书》在影片开始时的匹斯堡演奏部分,钢琴家在演奏古典、高雅音乐,而司机在赌钱,这种对比无疑揭开了一种距离感和它格格不入的状态;而当两个男主人公谈起小理查德的音乐时,影片又进入了摇滚氛围,它预示着革命性,是对阶层、年龄的打破;而在影片小酒馆的一幕,钢琴家正在享受音乐,这种转变,对音乐的更大理解,无疑是非常巧妙的处理。
在黄海鲲看来,《绿皮书》引进中国依旧有其积极意义。虽然引进《绿皮书》的买片人很可能是出于技术角度和商业标准来做选择,并认为《绿皮书》能在商业上获得最大观众的认可所以才引进。但是,《绿皮书》在中国影院银幕的上映,能让更多的中国观众看到不同类型的电影,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也更具国际化的视野,《绿皮书》对整个电影市场有益处。
据悉,电影文化评论类日播栏目《今日影评》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档于CCTV6电影频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