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4日电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CCTV-3)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于12月23日(周日)晚播出了第三期节目,河北博物院三件国宝——长信宫灯、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彩绘散乐浮雕,以前世今生之层层演绎,为观众带来燕赵大地上一曲曲历史壮歌。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外展专家杨阳讲述了“长信宫灯”走出国门的今生故事。
自古以来,燕赵大地英雄辈出,风骨常存。节目中,王劲松生动再现“中山王厝”作为一代君主的真实处境,宋佳凄美呈现“定州十三钗”的独特风韵与内心世界,蒋雯丽则精彩演绎了“窦太后”作为一代女性政治家的智慧与良苦用心。国之重器,凝聚历史记忆,时空折叠,诉说跨越千年的前情往事。“文物医生”雷金铭回忆了“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的修复过程;来自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代表赵聪、朱剑平、吴琳、张佳理分别演绎了悠扬千年的民族音韵;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外展专家杨阳讲述了“长信宫灯”走出国门的今生故事。那些激动人心的场景,震撼视听的表演,引发网友纷纷感慨:“文物有温度,那是温润如恒的民族精神,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民族基因!”
“国宝身后的无名英雄,他们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考古中发掘的青铜器,通常“十器九修”。而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就是让文物破镜重圆。以青铜修复为业的“古铜张”派自清代光绪以来,已经传承至第五代。“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尘封千年,重见天日,便是由“古铜张”派传人刘增堃、雷金明师徒所修复。文物从锈迹斑斑、扭曲变形、严重错位到如今的金碧辉煌,只经历了三步:第一步,去锈;第二步,焊接;第三步,矫形。每一步都是“步步惊心”,他们视文物重于生命,谨慎地通过一双“巧手”,去接近与创造属于文物的原初状态与完整形貌。他们没有什么武功秘籍,只有一刀一锯一双手,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修复江湖。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让我们看见了中国最顶级的文物,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千年荣光。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的态度,引发网友盛赞。他们所修复的中国文物,更圈粉无数。
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代表赵聪、朱剑平、吴琳、张佳理与国宝守护人宋佳共同守护国宝主办方供图
“有一种美丽的声音,来自大唐”
彩绘散乐浮雕出土于河北曲阳县五代墓,承袭了唐代的音乐潮流,作为中国传统音乐黄金时代的历史具象,凝聚着“民乐”最初的血缘,传递着华夏子孙血脉相通的澎湃感。在今生故事的讲述中,彩绘散乐浮雕从“无声”变“有声”,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背后有一代代人不断的传承创新。无论是被誉为民乐之王的“琵琶”,还是被唐玄宗誉为八音之领袖的“羯鼓”,无论是在隋唐时期被推举为众乐之首的“筚篥”,还是代表了盛唐声音的一曲“箜篌”,都呈现了独具韵味的“中国音色。”在演奏家们的表演中,在艺术家们饱含深情的讲述中,大唐的声音,不再只停留在诗句和想象中,而是穿越千年,成为萦绕在我们耳边的盛唐回响。民乐,让我们接近历史,走进先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那份绵延千年的情感节奏,抵达那份不在沉默的精神共鸣。
“她不仅走出了国门,而且成为了特展的封面女郎”
据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外展专家杨阳介绍:周恩来总理在1971年同意,通过文物出境展览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让世界上更多人看见中国的文明,了解中国。所以新中国第一次对外展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由此诞生,工作组成员包括文博界的泰斗耿宝昌先生、著名敦煌艺术研究专家常沙娜先生、新中国考古教育的开创者宿白先生、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的得意门生罗哲文先生,堪称文博界的顶级阵容。工作组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选送的3651件顶尖文物中,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明万历年,选定了400多件最具代表性的展品,组成了三个大型出国文物展。从1973年5月起,踏出国门,分别飞往世界各地,长信宫灯就有幸成为了文物交流中心国宝大使团的一员,而且在1980年“伟大的中国青铜时代展”美国展出中,荣登展览名录上的封面女郎。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带出国门参与“文物外交”的国宝,又是在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的文物,长信宫灯见证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见证了文物交流中心的诞生,也在新时代迎来新的使命。
下周,《国家宝藏》第二季的舞台将迎来四川博物院的三件国之珍宝,它们曾经历怎样的多元文明,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每周日19:3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CCTV-3)《国家宝藏》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