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频道 > 电视

《时间的答卷》:艺术化再现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伟大精神

来源: 文汇报  
2021-05-29 07:30:17
分享:

胡歌在节目中扮演勇救落水儿童的“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

  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一部部具有深厚内涵的文艺作品陆续面世。27日,大型主题电视节目《时间的答卷》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举行开播仪式。经过半年多精心制作,这档以电视化、艺术化形式倾情演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节目,将于6月上旬在东方卫视黄金档播出。

  《时间的答卷》分为“初心”“血肉”“公仆”“忠诚”“自强”“胸怀”“奋斗”“担当”八个篇章,聚焦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展现英雄人物的闪光片段,勾画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为了再现重大历史时刻和英雄模范人物的闪光片段,《时间的答卷》还邀请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工作者演绎历史故事,胡歌、李晨、刘佩琦等分别饰演了不同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

  走进历史深处,勾勒不同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活群像

  《时间的答卷》以具体事件、具体人物和鲜为人知的档案文物为故事载体,走进历史深处,再现历史场景,勾勒出16位不同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活群像,折射红色精神血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壮丽图景,揭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面貌。

  “不同的历史情境,相同的初心情怀,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国富民强,在求索、在奋争。”在制片人、总导演陈辰看来,节目中的所有艺术性创作都指向了共产党人最朴实、最崇高的情感。

  在筹划和摄制过程中,创作团队走访了延安、遵义、兰考等红色地标,拜访了很多党史专家,阅读了大量报告文学、党史材料,挖掘了许多震撼人心的历史细节,让宏大的历史画卷越来越丰满。比如,节目中的道具、服装精益求精,大到北大红楼的建筑格局,小到界碑、办公桌的颜色材质等都力求真实复刻。

  作品处处体现了创作者对“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命题的深入思考,“为我们不忘初心来时路、接续奋进新征程凝聚磅礴力量”。

  “我是党员,最难的路,我带头在前面!”著名演员胡歌扮演的“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2021年1月4日,这位塔吉克族护边员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昨天,胡歌也来到了《时间的答卷》开播仪式现场,并分享了他的创作感言:“能出演这个为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护边英雄,我觉得非常光荣。他们一家三代都倾其一生守护边疆,让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无比坚定的信念。”在拍摄过程中,胡歌认识了拉齐尼·巴依卡的孩子,被忠诚奉献的真挚情怀深深打动。“只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我不仅要演好拉齐尼,也会努力让自己活成他的样子。”

  创新影像表达与互动方式,让党的精神在年轻人心里落地生根

  《时间的答卷》采用年轻人喜爱的影视化表达,将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与光明伟大的未来贯通起来。节目大胆创新,运用跨时空对话、虚实场景结合穿插、沉浸式还原、裸眼3D实景等艺术手法,呈现出感人至深且富有浪漫美感的视听效果,带领观众重回历史现场,重温红色故事。

  主创团队通过新媒体互动手段征集了年轻人关心的党史问题,在大数据调研的基础上,用年轻化、互动化、趣味化的创新语态与青年同场交流,科普建党百年“隐秘而伟大” “熟悉而陌生” “应知而未知”的知识。在表现形式上,节目以档案文物为载体,由“特邀讲解员”在演播室场景讲述故事,结合影像及资料回溯事件细节,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浸入感;节目还以物件细节拓展当代内容,邀请事件关联人现身演播室访谈互动,讲述不为人知的传承故事。此外,《时间的答卷》与短视频平台、各大党史纪念馆展开合作,以点带线、以线代面,形成立体化宣传矩阵,让更多青年观众在生动的历史细节和英雄故事中受到信仰的洗礼,让党的精神在年轻人心里落地生根。

  业内人士认为,《时间的答卷》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却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融合了实景再现、场景讲述、跨时空对话等艺术手法,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将继承革命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拓展了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

  《时间的答卷》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委宣传部支持指导,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承担制作。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建民,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等出席开播仪式并致辞。

关键词:艺术,胡歌,党史责任编辑: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