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频道 > 电影

主旋律大片撑起“最强国庆档”

来源: 环球时报  董铭 张静
2019-10-08 08:58:54
分享:

  《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3部“献礼片”领跑的今年国庆档票房超过44亿,目前总票房远超2017年创下的26亿国庆档最高纪录,成为仅次于春节档的年度重要档期。国庆档票房火热也助推2019年总票房目前突破500亿人民币,一扫9月以来的影市低迷,让今年年终总票房前景更加乐观,也让人们看到“新型主旋律”作品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

  “影院成爱国主义课堂”

  “今年国庆节期间中国各大影院成为爱国主义课堂”,韩联社7日报道称,今年国庆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观众自然最热衷选择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今年国庆档诞生不俗票房成绩,除了观众走进影院观看“主旋律献礼片”的爱国热情被点燃,更重要的是因为《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电影本身水准上佳。这三部影片早在9月中下旬就开始路演和点映宣传,先期在影评人之间积累口碑,最终使影响扩散到普通观众层面。《我和我的祖国》目前豆瓣评分达8.0,《中国机长》和《攀登者》分别为7.0和6.7,3部影片的排片率之和一度高达98%,几乎完全占据国庆档市场份额。与高口碑相比,单片票房却“有喜有忧”:《我和我的祖国》与《中国机长》“携手并进”,前者总票房已达22亿,后者则有19亿,国庆节期间两片单日票房轮番争夺第一。相比之下,之前最被业内外看好的《攀登者》却最先掉出票房第一梯队,单日票房不到前两部1/3。《攀登者》作为一部具有题材开创性的“登山片”,却因口碑导向拖累排片比和上座率,逐渐与票房冠亚军拉开差距,目前总票房仅为8亿左右。

  今年火爆的国庆档票房也引发外媒关注。美国《综艺》6日称,《我和我的祖国》等3部影片在中国国庆黄金周取得的票房成绩令人印象深刻。《我和我的祖国》自10月起也在法国、德国等多个城市举行点映活动,6日刚看完《我和我的祖国》的德国法兰克福华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影院里很多人是含泪看完的。

  “银幕国庆晚会”反响热烈

  3部主旋律献礼片中,《我和我的祖国》因为其特殊的“集体创作”形式,最先点燃口碑和关注度,这次颇接地气的“回忆祖国往事”几乎获得所有观众认同。7位年龄、风格不相同的导演——从第五代的陈凯歌、第六代的管虎、张一白,到如今颇具票房号召力的徐峥、宁浩、女导演薛晓路,以及80后导演文牧野,各自挑选一个新中国70年来的关键历史点,站在普通人视角完成“命题作文”,最终呈现出一部饶有趣味的短片合辑。片中明星云集、有笑有泪,堪称一场“银幕国庆晚会”。《我和我的祖国》上映后迅速引发热议,不同年龄段、文化层次和生活背景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点”:有人喜欢《前夜》中电动升国旗技术攻关过程中展现的开国大典前夜众生相;也有人感动于《相遇》中为制造第一颗原子弹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还有人争论《夺冠》中的上海男孩和《北京你好》里的出租车司机究竟谁更可爱。但也有人质疑《白昼流星》中刘昊然和陈飞宇扮演的两名少年抢在专业人员前抬起航天员担架的场景不符合事实。

  “中国机长太牛了”

  同样根据真实事件和人物改编的《中国机长》则有着更加完整的剧情和人物塑造,本片由“北上”的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他将商业片的成熟经验移植到国产主旋律作品中,同时大量使用最新特效技术。片中人物性格鲜明,剧情紧张刺激,在激发观众爱国情绪的同时也保证足够观赏性。影片《中国机长》重现2018年川航3U8633航班遇险事件——飞机行驶过程中驾驶舱右侧挡风玻璃突然破碎脱落,驾驶舱失压,气温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最终凭借机长和乘务员冷静处理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影片在部分情节经过戏剧化处理,使观众在知晓最终结局的前提下,观影时始终保持紧张状态,并最后由衷感叹“中国机长可太牛了”。也有观众感觉影片中关晓彤扮演的“航空爱好者”角色与主线剧情并无联系,反而分散观众注意力。

  登山队员被赋予“义勇精神”

  首次展现中国登山队从北坡登顶珠峰的《攀登者》对历史事件改编程度更深。影片再现中国登山队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在登山主要过程、人物遭遇、技术困难重现上忠于历史事实。片中没有使用当年登山队员原名,而且加入的两段虚构感情戏使得影片节奏混乱,导致影片在点映期间口碑已落后于《我和我的祖国》与《中国机长》。1960年首次登顶和1975年的二次登顶,都有特殊历史背景,《攀登者》在还原时代元素的同时,监制徐克和导演李仁港也在吴京等人扮演的登山队员身上赋予武侠片中的“义勇精神”,当队员们历经万难再次把红旗插到珠峰顶时,那种爱国主义自豪感足以感染所有人。由此可见,在今年国庆档这个“举国大庆”的节日里,主旋律电影有责任、也有能力激发起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而电影本身也将成为“我和我的祖国”的又一次集体记忆。

关键词:主旋律,国庆责任编辑:高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