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山村,沉寂的生活,简陋的制鼓作坊,寥落的宫灯艺人,黄黄绿绿的剪纸调和出来的带有些许色彩的一段农村故事……要不是一个八路军交通员无意间闯入,我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里还能跟抗战结下机缘。也许,正是这些不经意的、偶然的、琐碎的抗战片段,才构成了抗战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才把全体中国人凝聚成为一个整体,全民抗战的意义才会彻底彰显出来,这就是河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金鼓槌》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影片的艺术构思尽管还有些粗糙,故事演进的逻辑还有待缜密,但其在艺术创作上的一些探索还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
首先,影片塑造了一个被欺凌、被压迫,不得不奋起抗日的农民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面抗战必然形成、日本侵略者必败的历史趋势。影片主人公金鼓槌是一个只喜敲鼓、不懂稼穑、不事劳作的浪荡哥,他虽有农村人憨厚朴实的基本性格,但却仗着家业还算殷实,整日串东走西,游手好闲,沾染了一些不好的习气。彩铃之所以不喜欢他,也正是厌恶他那死皮赖脸、死缠烂打的泼皮无赖劲儿。正是这么一个人,却一步步被“逼迫”着走上了誓死反抗的抗日道路。日本人来了,打破了他的正常生活,让他婚宴摆不成,媳妇娶不成,这是其一。彩铃因救治八路军伤员险些被石原一郎发现,心爱的姑娘差点被抓,让他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和危险感,这是其二。彩铃和两个制鼓匠掩护八路军伤员转移被发现,彩铃被缚,两个制鼓匠当场殒命,使他看透了石原一郎隐藏在亲和面孔后的邪恶本质,这是其三。日本人以保全彩铃性命为要挟,让他在限期内交出一家人视为生命的祖传“金鼓槌”,使他引以为傲、赖以自立的生命根基彻底动摇,这是其四。在这四种“逼迫”下,他与日本人以死相搏、以命换命的血性便一点点被激发出来。
其次,把历史文化传统与抗日故事联结起来,使抗日斗争带有了一定的文化意味。影片有意识地把鼓、宫灯、剪纸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传统项目作为抗战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还给侵略者首领石原一郎安排了一个具有一定艺术造诣的日本鼓师的身份,让日军的侵略行径与中国的和合文化进行碰撞与交锋,从而晓谕观众:文化侵略看似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其实却是一种更高级的侵略;一个民族的文化一旦被颠覆,那么这个民族也就不存在了。守护传统,维护中华文化的精神、品质与尊严,同样是我们抵御外侮、实现民族独立的根本。
最后,着力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粗线条勾勒人物性格的基本轮廓,也是影片的突出特点。受篇幅限制,一部电影很难完成全面塑造人物复杂性格的任务。该片为了节省笔墨,在人物塑造上普遍采用了勾勒、强调、概括、归纳等艺术手法,在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上做文章。像金鼓槌的顽劣且执著、愚弱又有血性,彩铃的聪慧、倔强,石原一郎的阴险狡诈,尽管着墨不多,却无不跃然而出。有的人物虽然只是寥寥数笔,其基本性格特征也较为突出地显现出来。像彩铃爹的木讷又狡狯,金鼓槌爹的本分又工于心计等。这种人物塑造的方法,有助于腾出更多的篇幅来展开故事,推进戏剧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