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娱乐频道>>娱乐河北

跨年看河北:影视文化“河北现象”引关注

http://www.hebei.com.cn 2014-01-08 08:2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刚刚落幕的2013年河北十大新闻评选中,“中国影视刮起强劲‘燕赵风’‘河北现象’展示独特文化气质”榜上有名。

  “河北十大新闻、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是目前河北省唯一的年度新闻和新闻人物的权威性评选活动,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和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2004年至今已经举办10届。本次评选除了评委会的初评外,还参考了57万条公众网络投票意见。这意味着中国影视界、文化界的“河北现象”,正在被官方、理论界和民间多方认可。

  “河北故事”叫好又叫座  影视冀军崛起

  刚刚过去的2013年,河北省集中推出了一批数量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河北特色、燕赵风骨的优秀影视作品,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视剧《丑角爸爸》、《我的故乡晋察冀》、《徐悲鸿》、《闯天下》、《打狗棍》、《聂荣臻》等,在荧屏上刮起一股强劲的“燕赵风”。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2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喜捧“金鸡”,获得最佳故事片和最佳音乐奖,及最佳男演员提名和最佳编剧提名。在日前举行的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仪式上,《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营盘镇警事》等河北省影视剧又一举拿下六项大奖。

  这些影视作品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票房和收视率上也表现不俗。《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票房突破7000万;投资1.3亿元的电视剧《打狗棍》收视全线飘红,目前已经收回资金3亿多元。电视剧《营盘镇警事》不仅成功在美国地面华语频道播出,还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纳入推介剧目名单,即将与非洲观众见面。

  这种现象绝非偶然。2011年,河北青年导演陈力凭借电影《爱在廊桥》、《湘江北去》、《谁主沉浮》获得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这是河北电影人在该奖评选上取得的历史性突破。2012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河北省做到了每个项目都有获奖作品,其中电影《唐山大地震》、电视剧《为了新中国前进》、动画电影《西柏坡》、广播剧《永远的约定》获奖,影视冀军已经引人瞩目。

  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河北省共有11部371集电视剧在央视一套、八套播出。

  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影视界的“河北现象”。

  2013年岁末,人民日报刊发了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撰写的《“河北现象”的宝贵启示》一文,在文艺界引起反响。该文指出,荧屏“河北现象”蔚为壮观,绝非偶然,亦非一日之功,“其间,蕴含着对繁荣发展整个社会主义文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新鲜经验,给我们以宝贵的启示”。

  随后,河北省委宣传部召开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河北现象”是该省近年建立符合艺术规律的激励机制、努力培养市场思维和建立市场机制、各单位各市多点发力通力合作的结果。此外,“河北现象”的形成和光大,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有厚重的河北文化作为支撑,建议进一步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力度,完善文艺精品创作奖励机制,加快影视剧创作与市场对接的步伐。

  文艺精品迭出  官员:今后目标是传世之作

  《中国影视刮起“河北风”》、《影视冀军崛起的奥秘》……近日,河北媒体热议文化界的“河北现象”。

  报道指,“河北现象”不仅出现在影视圈,2013年河北省文艺精品创作层出不穷。媒体举例说: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河北省选送的话剧《雾蒙山》获文华优秀剧目奖,评剧演员张俊玲获“文华表演奖”;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评选中,河北省的《太行谣》等6件作品获得作品类“群星奖”;在第二届《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奖评选中,康志刚的《天天都有大太阳》摘得长篇小说奖;2013年,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图书中,河北出版传媒集团5种图书榜上有名……

  据报道,在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河北现象”之所以出现,首先得益于河北省的政策扶持、机制创新,也源于艺术家们立足河北,深挖内涵,讲好河北故事。

  2013年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奖励办法》,河北省委宣传部每年至少列支3000万元专项经费,对文艺精品给予扶持和奖励。《办法》明确规定,扶持额度将根据题材厚度、投入总额、预期影响力等分三个层次进行,重点作品每部将最多给予500万元的扶持引导资金。这一办法的出台,极大的激发了河北文艺精品创作的活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短缺、创作力量薄弱等问题,很容易使文艺创作捉襟见肘、陷入困境。为此,河北省搭建了精品创作生产社会融资平台。2013年5月,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厅等部门,在北京举办了河北省文艺精品项目发布洽谈会,借力全国优势资源,实现精品创作单位和文化投资企业对接,为河北省30个文艺精品项目吸引资金13.2亿元。

  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阳光、土壤、雨露三者具备,解读“河北现象”的出现。

  所谓阳光,是指中央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向善成为风尚。河北省通过“善行河北”等一系列活动,发掘和推出了一大批典型人物。这些典型人物为文艺精品创作,提供了精神感召力。电视剧《营盘镇警事》、电影《承德好人》都是根据河北省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具有极强的感召力,两部作品推出后深受好评,自然在情理之中。

  所谓土壤,王离湘说,指的是河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优秀作品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河北省电影电视剧创作中心专职副主任、《先遣连》制片人查岭表示,“我们应立足本土,面向全国。因为越是河北的,才越是全国的,越是世界的。讲好河北故事,必须对河北的文化有高度的自觉和自信。”

  雨露就是文化需求,王离湘说,“河北现象”的出现,是河北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求。“《打狗棍》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这部作品契合了时下民众的文化需求”。

  王离湘表示,今后,河北省将把“打造传世之作”作为文艺创作的更高目标。(完)

关键词:河北现象,文化气质,影视冀军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郭爱霞